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3:56 点击次数:133
**人民币资产:全球资本配置的“新宠”** 近年来,人民币资产逐渐成为国际资本追逐的热点。截至2024年5月末,境外机构持有中国银行间市场债券规模达4.22万亿元,连续九个月增持,外资净买入境内债券单月突破320亿美元;2025年5月,离岸人民币汇率一度升破7.20关口,创近半年新高,外资对中国市场的配置热情持续升温。这一趋势背后,既有全球经济格局变化的影响,也与中国金融市场深化改革、人民币资产吸引力提升密切相关。 **避险需求与收益优势驱动外资流入** 全球主要经济体面临高通胀、地缘政治冲突及货币政策分化等风险,促使投资者转向更具稳定性的资产。美国高息政策与股市潜在泡沫、欧洲市场的高通胀风险,加剧了全球资本对安全资产的需求。相比之下,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凭借“低风险、稳收益、高流动性”特征,成为国际资金的避风港。中金公司指出,尽管中国名义利率低于部分发达国家,但实际利率(扣除通胀因素)显著高于多数经济体,从实际购买力角度看,人民币资产性价比更高。此外,2024年以来瑞士、瑞典、加拿大及欧洲央行相继降息,全球利率下行预期增强,进一步凸显人民币资产的相对收益优势。 **制度型开放与市场改革增强吸引力** 中国金融高水平开放政策为外资进入提供了制度保障。互联互通机制(如“债券通”“互换通”)的完善、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措施的落地,以及A股市场通过新“国九条”等政策清理“僵尸企业”、打击欺诈行为,显著提升了市场透明度和规范性。渣打银行等机构认为,这些改革为长期资本创造了良性循环的投资环境。同时,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——截至2024年末,人民币稳居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、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,80多个国家将其纳入外汇储备,香港离岸人民币存款超1万亿元,为外资配置提供了流动性基础。
政策红利与经济韧性提供长期支撑
中国经济基本面的稳定性和增长潜力是外资信心的核心来源。2024年外贸顺差扩大、消费回暖及基建投资强劲,推动跨境资金净流入规模创新高。此外,中国在科技、绿色产业等领域的突破吸引了外资布局,如人工智能、稀土等战略性行业成为投资热点。货币政策方面,央行通过稳定汇率预期、丰富对冲工具,为外资提供了可预测的环境。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强调,中国将深化制度型开放,支持外资金融机构参与业务试点,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。
展望:提升定价能力与全球影响力
未来,人民币资产需在收益性、安全性和流动性三方面持续优化,以增强全球定价能力。专家建议,通过推进人民币国际化、完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、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管理,进一步提升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。随着中国金融开放步伐加快,人民币资产有望在全球资本配置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,成为兼具稳定性与增长潜力的“价值高地”。